3月7日,春风和煦,阳光正好,走进新疆和田学院,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大气典雅,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配备着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师生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书盈四壁的图书馆里,学生们徜徉在书海中汲取养分。平整宽阔的操场上,学生尽情踢足球、打篮球......各项运动有序开展,整个校园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新疆和田学院是和田地区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学院将教育学、工学、医学作为核心学科,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大健康等本科专业,既符合和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开设的32个特色专科专业涉及农林渔牧、医药卫生、电子信息、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

新疆和田学院科研处组织成员讨论科协成立大会事宜。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借助援疆力量,从师资引进、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发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记者从新疆和田学院科研处获悉,学校正在积极筹备科协成立大会,来自西南大学的援疆干部徐浩正在组织大家讨论大会筹备相关事宜。
“科协成立大会是我校升本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科协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我校决策咨询、科研平台搭建和有组织科研等相关工作,对和田地区人才汇聚、科技创新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意义非凡。”徐浩说。

援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为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新疆和田学院在既有基础上积极探索进取。大力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与科学管理经验的同时,着力强化师资队伍与特色学科建设。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功聘请了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优秀教师及管理人才,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徐浩就是其中一员。他是中组部第十一批援疆干部(西南大学),将结合学校在医药、水产、果树、师范等领域的研究特色,联动疆外科研资源,携手本地教师开展具有和田特色的科研工作。徐浩透露,目前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平台建设提档升级,重点学科优势更加凸显。

学院科研人员介绍科研项目。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新疆和田学院教务处处长刘飞介绍,学院已初步形成“教育+工学+医学”的学科格局,首批开设6个本科专业,生源结构得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学院还围绕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布局新兴领域专业,初步构建起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矩阵。
为推动新疆和田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批精心选拔、能力突出的援疆教师队伍奔赴学院开展帮扶支教工作。援疆教师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聚焦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精准指导本地教师提升备课、教学及科研能力,助力教师成长,为学院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教师为学生授课。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来到我们学院,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科研论文的写作上,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多向他们学习请教,尽快成长为适应教学发展的合格教师。”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黄佩培说。
新疆和田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志坚表示,对于新升本的学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学院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计划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师资队伍,提升学历层次。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援疆单位支持,选派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并安排教师参加跟岗学习和进修培训,通过短期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新疆和田学院全景(航拍图)
目前,新疆和田学院二期建设项目已封顶,教育理念和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体系、学科专业布局不断完善。下一步,学校将依托30余所高校资源,实施“校包专业”“专业联建”共建计划,打造校政企联动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王志坚表示,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学院将突出自身特色,从硬件、软件到教育理念等各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条件。希望广大学子学成后扎根和田,为和田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崔永军 主编:卢瑛 审核:王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