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召开次数、时间?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每当民族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中央总会及时召开会议,统一全党思想,对民族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迄今为止共召开了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五次会议时间分别是:1992年、1999年、2005年、2014年、2021年。
2.前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2年1月14日至1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
1999年9月29日至10月3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2005年5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4.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6.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8.“五个认同”是什么?
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9.“六个相互”是什么?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
10.新时代民族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13.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正确把握的“四对关系”是什么?
答: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其中,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是管总的,对其他关系起着引领作用。
14.如何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深刻认识共同性的“同”具有主导性,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异”具有从属性,其存在必须以不削弱、不危害共同性为前提,尊重差异不等于保护落后,更不能人为固化和强化差异,影响共同体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15.如何正确认识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两者不是平行并列的,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既不能自外于中华民族,也不能有悖于“五个认同”;
16.如何正确处理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政令统一、国家和文化认同为根本前提的。
17.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答: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增进共同性,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共同性是主导,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保护差异性是必要的,但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
18.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三个意识”是指什么?
答: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19.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20.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部署的“五项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21.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22.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3.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4.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25.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26.“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7.“四个特别”:民族地区干部要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28.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军警营、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园(景)区、进两新组织。
30.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1.党的民族工作重要任务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32.坚决打击“四种活动”: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来源:党委统战部 编辑:李宁 审核:陈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