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资讯 > 正文

校园资讯

以昆仑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基

发布时间:2025-07-03

巍巍昆仑,蕴含着多彩的历史人文与神话传说;厚重博大的昆仑文化深刻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作为万山之祖,其奔涌的文脉,承载着多元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和田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倚莽莽昆仑山。昆仑山自古被尊为“万山之祖”“百神所在”。它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巍峨高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版图中永恒的灯塔。昆仑文化所承载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发掘和弘扬昆仑文化,正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

昆仑文化蕴含着贯通古今的精神密码,是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和田地区高擎“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于阗佛教文化”三面文化旗帜,近年来组织多学科联合科考、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发现了多处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遗迹,为探索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途径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昆仑山5A级景区建设取得突破,以及古代和田作为“丝路文明枢纽”与“中华文化西渐门户”历史价值的深入挖掘,尘封典籍的昆仑文化正焕发新光彩,化为可触可感的精神滋养,为文化认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昆仑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在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田地区以“开拓者的豪情”与“奋斗者的姿态”,借昆仑文化论坛之机,宣布实施“于阗学者”“昆冈学子”行动计划,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保障全地区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首批特聘20名“于阗学者”、招募100名“昆冈学子”,为昆仑文化研究构筑坚实梯队。同时,还命名昆仑山上的定远峰(代表班超)、博望峰(代表张骞)等76处地名。当社会科学学者深入挖掘丝路文明交融的历史轨迹,而自然科学人才投身“万山之祖”的资源转化与科学开发,昆仑文化便超越了地域与学科的界限。这不仅为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更彰显其作为各民族共有精神财富的磅礴伟力,深刻体现了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上的高度自觉,为文化润疆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于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精神坐标与理论基石。本届论坛主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昆仑文化”,正是深刻认识到其所承载的“国家象征、国家主权”等深刻政治内涵。昆仑文化所象征的崇高、团结与永恒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映照。当昆仑山向世界敞开怀抱,当玉龙喀什河畔续写丝路华章,昆仑文化便升华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珍视的精神标识。

万山之祖,既是自然之昆仑,更是文化之昆仑、精神之昆仑。这座宝库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深入挖掘昆仑文化内涵,使其有形、有感、有效,让其所蕴含的团结伟力与精神光芒,持续照亮我们共同前行的道路,让中华文明持续滋养中华民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构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


(来源: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崔永军 主编:卢瑛 审核:王继青)